找到相关内容3981篇,用时4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家预防贪污的秘笈

    和实践的工夫,“不使那一念不善潜在胸中”(《传习录》卷下)。不善的念头既不存在,不善之举,即无由而生也。王氏本人,即是一位静坐潜思的大行家。   而王守仁的思想,及其修练之法,深受佛家禅宗影响。找...

    李炳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0378532.html
  • 钟茂森博士:羞耻见人是何因?

    所以万事都有前因,没有一样事情是偶然发生的。你看哪怕是一个念头,这个念头不善,她老是想去找人家的过失,这都会有果报。真正修道之人,我们说现在接受圣贤教育之人,不是拿圣贤的教育去对照人家,去看人家有没有...,纯净纯善。里面还夹杂着人家不善,还有一个念头想要看人家,那心里就已经不善了。 所以古人有一个比喻,当我们照镜子的时候,看见镜子里的人,那其实那个人就是我,看见镜子里的人鼻子上有个墨点,然后就在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425688061.html
  • 诳 谄 无惭 无愧

    耻心,就会沦为禽兽。 《阿毗昙论》说:“何谓无惭?若自作恶内心不悔,是名无惭,复次无惭,若人无惭,于可耻法不耻,于恶不善法不耻,是名无惭。”什么是无惭?如果自己造恶之后,心里不追悔,这名无惭,而且,如果对可耻之法不耻,对不善法不耻,就名无惭。 “云何无愧?不顾世间,崇重暴恶为性。” 什么是无愧?即不顾及世间的公众舆论以及他人的非议与责备,崇拜尊重暴恶之行。诸如崇尚迷乱、腐化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|随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08174110372.html
  • 斋 戒

    往观听,我今日也如此受持。八、思惟阿罗汉尽形寿离非时食、断非时食,一食,不夜食。我今日也如此受持。受持圣八支斋,也应当修习五法:一、忆念如来各种圣号,如此忆念,若有恶、不善法,便得消灭,心静得喜。二、忆念法,此法为世尊善说,究竟、恒不变易,正智所知、所见、所觉,如此忆念,若有恶、不善法,便得消灭,心静得喜。三、忆念僧,此众善趣向质直,行要行趣,如来众中实有阿罗汉等四双八辈圣者,成就戒、定、慧、解脱、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0850307.html
  • 谈世间空与六入处灭

    这世间的纯大苦聚集。   世间灭者,就是要行者当六根接于六尘之时,所生之识、触,要以自性智慧观察,立刻勘破其为虚幻不实,是恶不善法,将这些恶、不善法,舍尽、吐尽、离弃,并使之止息,隐没、灭绝,这样才...所以不愿独处,因他们缘眼色生恶、不善法觉,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缘法生恶,不善法觉,虽觉知此六入觉触的恶,不善法,而仍犹贪、恚、痴俱,若乐着于贪、恚、痴俱者,怎能究竟苦边呢?   第二类是无师,无近住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1065902.html
  • 阿耨楼陀造:摄阿毗达摩义论(一)

    及  (7)舍俱推度心(注7)。  这七种名为不善异熟心(注8)。  (1)舍俱眼识, (2)(舍俱)耳识,(3)(舍俱)鼻识,  (4)(舍俱)舌识,(5)乐俱身识, (6)舍俱领受心,  (7)...一切,称为十八无因心。  、  不善异熟七,善异熟有八,  唯作心三种,为十八无因。  除恶及无因,尚余五十九。  或说九十一,是名为净心(注12)。  、  3.二十四有因心:  (1)喜俱智相应...

    阿耨楼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2442085.html
  • ‘大智度论’中的十善道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一、前 言  “十善道”在原始佛典中被称为“十善业道”或“十善业迹”(dasa kusalakammapathA),与“十不善道...、不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、无   贪、无恚、正见。”(大正2.205a)  由本文得知:如果行十不善道,将堕三恶道;如果能行十善道,则能得人、天乃至得涅槃。又此经中说到了“不邪淫...

    释厚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5545847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中的十善道

    《大智度论》中的十善道  释厚观   一、前言  “十善道”在原始佛典中被称为“十善业道”或“十善业迹”,与“十不善道”并列,常作为善恶道德标准。在初期大乘佛典中,常提到菩萨要圆满六度万行,但是《大....205a)  由本文得知:如果行十不善道,将堕三恶道;如果能行十善道,则能得人、天乃至得涅槃。又此经中说到了“不邪淫”,有的人就认为“  十善道”不通出家众,仅是适用于在家众的法门。但是我们发现到《...

    释厚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251776.html
  • 修习因果不虚的意义

    狭义的因果。   这里讲的是狭义因果,即十善十不善。十善是善业;十不善就是罪业,由这样的善业和罪业便产生了六道轮回,所以我们要讲因果。   轮回是怎样形成的,很多人都想知道。为什么...   现在要讲的是一些粗大的轮回之因。轮回之粗大因是什么呢?即十善、十不善。十不善是杀盗淫妄等,如果有这些因,就要堕落恶趣;十善是在发誓断除杀盗淫妄的基础上,不但不杀,而且放生;不但不盗取,而且...

    慈诚罗珠堪布

    |因果不虚|外加行|意义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4/0835319088.html
  • 说菩萨句义——“大智度论”集粹之四十

    一切法不取相,无所得故。  须菩提白佛言:“世尊!何等是;切法?云何一切法中无碍相”应学、应知?”  佛告须菩提:“一切法者,善法、不善法;记法、无记法;世间法,出世间法,有漏法、无漏法;有为法、无为法;共法、不共法。是名为一切法。菩萨摩诃萨,是一切法无碍相中应学,应知。”  须菩提白佛:“世尊,何等名世间善法?不善法?”  佛告须菩提:“世间善法者,孝顺父母,供养沙门、婆罗门,敬事尊长。布施福处...

    智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0368023.html